首页 - 正文

从科技、人才帮扶到落地“带不走”的产业项目,延边大学“科技服务团队”交上最佳的乡村振兴“考卷”——写在黑土地上的答案

2024年07月04日

点击:[]

6月18日,延边迎来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蓝天艳阳下,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的百余公顷稻田绿意融融,一株株稻苗根深苗壮、恣意生长,好一幅饱含生命力的乡村沃野图!

在靠近路边的一块稻田里,四位农民打扮的身影正躬身“劳作”。“这是老傅和他的学生,我的‘技术顾问团’。”和龙市东城镇淳哲有机大米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君介绍说。

“老傅”是延边大学农业硕士学科主任、副教授傅民杰。烈日下,他和3名硕士研究生穿着及膝的胶皮靴子在稻田里观察稻株,再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数据。专业的“装备”、沾满泥浆的裤子,加上晒得黝黑发亮的皮肤,若不是身上那件印有“科技小院”四个大字的红马甲,很难将他们与当地的老农区分开来。

其实,“老傅”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延边大学农学院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成员,也因此,他与金君、与光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光东村位于海兰江中游、平岗河谷平原下段,地处世界水稻黄金生产带。这里土壤肥沃、水量充沛,光照足、温差大,孕育出的稻中珍品在清朝时期是特贡的“御米”。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光东村的田埂上鼓励村民们,“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金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扩大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创立“吗西达”品牌,带动村民走上了规模化、科学化经营之路。

2018年,傅民杰正主持“菌渣资源的基质化再利用技术研发及示范”这一省科技厅重点科技研发项目,在全州各地寻找试验田。作为延边地区最典型的水稻生产区之一,光东村理所当然成为他的心仪之选。“基质育苗不仅能高效利用菌渣资源,也能减少对土壤资源的破坏,节约育苗成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傅民杰前来与金君谈合作:“我出技术、你出地,试验完成后,产品和研究成果任你使用。”一番深谈,二人一拍即合。

经过3年多的试验,傅民杰的研究颇见成效,他根据项目研究成果,发明了国际专利,并起草了吉林省地方标准《菌渣基质水稻育苗技术规程》,为基质化水稻育苗制定了技术标准、提供了法规依据。此后,“基质育苗技术及基于基质苗丰产栽培技术”先后在龙井、和龙、珲春等地进行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达400公顷,减少育苗成本5%以上。

此次研究的成功,让傅民杰彻底获得了金君的信服。2023年,傅民杰依托东城镇淳哲有机大米农场有限公司“吗西达米业”建设的“吉林延边和龙稻米科技小院”获得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正式授牌,让他和他的学生团队在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解决实际难题的农业生产一线扎根越来越深。

“都说苗好半年粮,今年老傅又成了我们基地的大功臣!”金君说,傅民杰每周至少到村里一次,为村民农业生产答疑解惑。前阶段育苗期,傅民杰像往常一样在基地育苗大棚察看稻苗长势,几株颜色稍暗的稻苗吸引了他的注意。他将稻苗拔出后,发现茎基部变褐,根系萎缩。“立枯病,抓紧防治,不然过几天整个棚都危险了。”已有多年水稻种植经验的金君十分知晓这种病害的威力,在傅民杰的指导下隔离出患病区块,喷上杀菌药剂,避免了不小的损失。

在延边大学农学院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中,不仅有傅民杰这样的“稻专家”,还有鼎鼎有名的“牛教授”。

高青山,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科学系主任、吉林延吉黄牛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从事肉牛繁殖生物技术、高档牛肉生产技术开发及推广工作22年来,他建立了较完善的延边黄牛高档牛肉生产技术体系与肉牛高效扩繁体系,在延边黄牛活体采卵生产体外胚胎技术方面建立了创造性、国内领先的技术体系。作为农学院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中的一员,高青山带领团队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探索出“科技专家+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延边黄牛产业发展模式。2012年以来,他深入全州乃至全省20多个县市传授肉牛养殖技术,推动建立8个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龙头企业12家,指导培训技术骨干3000多人,带动农户8000多户,累计推广肉牛10万余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高校作为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的高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大有可为。2018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给出了一张推动高校深度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考卷”。

如何作答?

延边大学农学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学科优势,成立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本着“乡村振兴和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原则,在一线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成果、开展技术指导,将“答案”一笔一划写在了广袤的黑土地上。

近年来,延边大学农学院依托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组织实施《优质延边黄牛高效扩繁与高品质牛肉生产技术》等校地合作项目20余项;为地方政府积极编制《延边州延边黄牛(肉牛)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黄牛圈养实施方案》;研发的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已在州内外推广应用;助推延边黄牛产业提升经济效益1.2亿元;建设了光昭村、水南村乡村振兴工作站,为助力乡村发展和村容美化,分别向光昭村、水南村捐赠庭院绿化苗木金光菊花苗1万株、七年生红豆杉苗木1000株;每年为全国培养800余名知农爱农、有本领、用得上的高素质涉农专业人才……2023年,该团队被评为全国最佳科技志愿服务组织。

从提供科技、人才帮扶到落地“带不走”的产业项目,延边大学农学院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激活了我州乡村振兴的“智力引擎”,走出了一条精准、有效、可持续的深度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延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