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立身教育一线 专注黄牛事业——记我校农学院博士生导师严昌国教授

立身于教育一线、执着于科学研究、专注于黄牛事业。他,就是延边黄牛产业的领路人,延边黄牛高端牛肉发展战略的首倡者,延边大学农学院原院长、中国延边黄牛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共建平台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严昌国教授。

1983年,严昌国毕业于延边农学院牧医专业并留校任教;1991年获吉林农业大学经济动物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韩国江原大学校大学院博士学位。他曾先后担任农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动物科学系主任、副院长、院长。现为“科技部中国延边黄牛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东北寒区肉牛科技创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吉林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畜牧学科带头人、中国林牧经济学会肉牛经济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动物福利 2013—2015 年度评审专家、吉林省延边黄牛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首席专家。严昌国教授先后被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延边州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第四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国家科技部“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第二届中国畜牧行业先进工作者”“新中国 60 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杰出人物)”、延边州“金达莱学者”和延边大学“图们江学者”荣誉称号。在一个又一个荣誉的背后,无不凝结着严昌国教授刻苦钻研、努力奋斗、开拓创新而洒下的汗水,无不饱含着严昌国热爱黄牛事业,矢志不渝,倾其一生厚植于心的黄牛情怀。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高端牛肉产业新模式

1998年严昌国留学归国后,面对我国畜牧学及相关学科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困难局面,特别是我国肉牛产业亟待振兴的大背景下,积极投身于延边黄牛选育、高档牛肉生产等领域的研究中,正式组建了以延边黄牛选育与产业化生产技术为主攻方向的跨学科延边黄牛科技创新团队,确定了以延边黄牛种质资源保护与深度开发为核心的科研主攻方向。

严昌国教授曾说:“作为科研工作者,要有坚定不移的目标,水滴石穿的意志。”如何挖掘延边黄牛优秀的品种性能,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打出一流的牛肉品牌成为他与团队矢志攻坚的课题。他寒来暑往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奉献一生的黄牛事业,几乎全年无休。严昌国教授深知,肉牛产业要发展,种业要先行。为了培育肉牛新品种,他带领科研团队经常深入牧场、农户,开展调查,采集数据,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多年的研究,通过导入利木赞牛外血,利用杂交创新、横交固定、自群繁育的方法,培育出含25%外血的背腰宽广、后躯发达、肉质细嫩、屠宰率高的延边黄牛肉用新品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开放式育种,不同阶段同步进行、交叉互补的育种技术,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等技术,成功培育了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生产性能优良的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肉牛新品种—“延黄牛”,并于2008年通过了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获得国家新品种证书《(农02)新品种证字第4号》。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吉林省乃至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延边黄牛肉用新品系的选育与推广”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延黄牛新品种的选育及其产业化”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对成功与辉煌,严昌国教授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而是思考着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如何加速新品种的建设与推广,完善配套生产技术的开发,全面振兴延边黄牛产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他以打造高端牛肉产业新模式为目标,结合延边黄牛各生产环节,将良种扩繁技术、犊牛营养调控技术、疾病预防技术、早期断奶技术、育肥营养调控技术、瘤胃发育与调控技术、CLA牛肉生产技术、牛肉分割与加工技术等单项技术成果进行组装、集成,成功构建了延边黄牛高效生产链与高档牛肉生产技术体系,引领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延边天一牧业有限公司和珲春市吉兴牧业有限公司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培育出了“犇福”“蓝之苑”“长白弘”等延边黄牛自主牛肉品牌,使每头牛的产值提升5倍,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通过延边黄牛育种核心群的高效快繁和品种资源场建设,形成了有效的示范推广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延边黄牛产业的突破性发展。

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专家+基地+企业+农户”的一体化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每当谈起黄牛,严昌国教授总是面带微笑、信心满满地说:“我爱黄牛,我热爱黄牛事业,能为我们国家的肉牛业发展做点贡献是我莫大的幸福,也是我一生的追求”。严昌国教授常说:“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中,团队的建设尤为关键。”延边黄牛产业作为延边大学农学院“产学研一体化”的缩影,展现出如此迅猛地发展态势,也正体现了独具特色的团队建设所展示出的巨大能量。

作为首席科学家,严昌国教授根据延边黄牛产业的发展需求,精心做好顶层设计,牵头组建了包含畜牧学、兽医学、草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等7个一级学科的多学科融合的延边黄牛科技创新团队。从育种、繁殖、营养调控、环境控制、产品加工再到品牌塑造,通过交叉研究攻克了延边黄牛产业发展的一个个关键科学问题。自2000年成立至今,团队多次承担地方产业化重大项目,并于2015年获得“吉林省高校科研创新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推进延边黄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初期,严昌国教授团队将目光放在了珲春市。珲春市是延边黄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为了将研究成果与延边黄牛生产实践相结合,严昌国教授带领团队技术骨干,深入珲春市吉兴牧业、珲春市天一牧业有限公司等黄牛养殖企业,及时解决企业及养殖户遇到的生产技术难题,指导企业和农户科学养牛,同时针对制约延边黄牛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集成核心技术,加速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他带领延边大学延边黄牛团队独创了专家大院的运行模式——即“专家+基地+企业+农户”,极大地推动了珲春市黄牛养殖产业化进程,累计推广实用技术20余项,培训农民及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通过培训及成果转化,在延边地区发展50头以上科技示范养殖户600余户,每头育肥牛新增收入2400元,增加延边黄牛养殖人员10000 余人,取得直接经济效益5700万元,经济总量递增13.3%,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支撑吉林省乃至我国肉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今这一模式已在龙井、延吉、汪清等延边黄牛主产区广泛推广、复制,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成为肉牛产业扶贫的主导模式。面对延边黄牛产业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严昌国教授团队并未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对接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大型企业进行招商引资,以期在已有成果上深度推进延边黄牛产业的开发。先后引进弘朝集团、丹富仕等有实力的企业进驻延边黄牛产业,并为此扩建项目基地、优化牛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延边黄牛研究院,实现科技与高档牛肉全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严昌国教授沉着而充满希冀地说:“根据初步预计,希望在未来五年内能够打造出一流的中国牛肉品牌。”

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打造高层次科研平台,培养新时代畜牧学科与黄牛事业接班人

严昌国教授自1998年留学回国后的20多年来,承担起了发展学科、培养人才的重任,已培养硕博研究生60余名。在他的主持下,2004年畜牧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申报成功,2017年晋升为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畜牧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十二五吉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确立了该学科点在全国同行中的地位。作为学科带头人,他从业40年来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科研的要求,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4篇被 SCI 收录,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大北农科技奖创新奖一等奖1 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编写相关论著5部;主持承担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陆续建设了东北寒区肉牛科技创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科技部教育部延边黄牛种质资源开发利用111引智基地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吉林省延边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肉牛科学与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动物科技国际合作基地等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学科科研实力显著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严昌国教授不仅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他始终耕耘在教学第一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黄牛事业的接班人,为我校畜牧学科发展成功打造了一支以70后为代表的高水平的学科团队。他广博的学识与高尚的师德博得了无数学子的深深敬仰。学生这样评价他:“严老师有着严谨的科研态度,他常常教导我们搞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严昌国对教育科研事业的热爱慎终如始。他常常带领学生走进牧场、基地,在艰苦的环境下与学生同吃住、同攻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试验难题。他言传身教、严谨求真的科研精神教育并影响着广大学生。曾有一位学生因为家里难以承担经济压力想要退学,同时又对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感到不舍。严昌国教授了解情况后与他悉心相谈,并联系多方资源,最终通过奖学金的形式资助他直至毕业。大学毕业后,又推荐他到日本读研。这样温暖动人的关怀给予了这名学生莫大的鼓励,也更加坚定了他不懈奋斗、务实科研的决心。

以国际交流为载体,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培养学科领军人才

严昌国教授在带领科研团队进行科技攻关的同时,始终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智力、项目和资金,借助国外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多年来建立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关系,与美、日、韩等国的21所院校和科研机构或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先后引进国外肉牛领域学术大师Yun-Jaie Choi教授Il-Keun Kong教授、Simth教授。在学术大师Simth教授的推荐下,与美国Texas Tech大学的肉牛产业技术研究领军人物Bradly J. Johnson教授、世界肉牛繁育领域知名学者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Greenwood教授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在学术大师Choi教授的推动下,与日本东北大学以Sunggun Roh教授为首的和牛研究团队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与韩国动物生物新药脏器开发事业团签署了关于肉牛繁殖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实质性合作协议,实现了中韩在肉牛繁殖领域的强强联手;与韩国韩牛研究会、韩国江原国立大学、韩国江原道韩牛组合事业团、韩国动物资源学会等30余家单位连续多年通过双边会议建立了互访交流机制;通过高端人才、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硕博导师聘任及访问学者等人才培养与交流模式,互聘学者150余人次,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海外培训130余人次,互访交流154人次。共同发表SCI论文40多篇,合作完成国际合作项目56项,横向项目32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研发OPU、高档牛肉生产专用生物饲料、TMF饲料及功能性牛肉生产等关键技术体系。2019年在严昌国教授的主持下,我校成功获批国家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111计划)。为打造国际化研究团队,建设畜牧学一流学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科领军人才奠定了基础。

“人才是国家的软实力,人才能带来国家的硬实力。”严昌国始终牢记人才培养和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他矢志不渝地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人才培养,他追求真理、执着探索、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不懈奋斗的精神,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品质和无私奉献的高远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延大学子立学立身、求深求精、专心专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何鑫 郑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