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在奋斗中闪光——记我校医学院生理学奠基人李在琉教授
李在琉,(1934.9-2011.6)朝鲜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54年考入延边大学医学院,1959年留校任教,1978年晋升为讲师,1983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1985年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历任生理学教研室助教,生理药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消化生理研究室主任。2011年6月6日,著名的朝鲜族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延边大学医学院原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李在琉教授,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77岁。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十年过去了。 今天,在全国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之际,我们一起回顾李在琉奋斗而伟大的一生,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无不为他崇高的信仰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严谨的科研作风、孜孜不倦的育人之道和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必将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李在琉曾任中国生理学会消化和内分泌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生理学学会常务理事、延边生理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胃电研究协作组副组长等职务。李在琉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英才奖》等省部级荣誉称号18次,是1990年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高级专家。
坚定信念,跋涉不止
李在琉于1934年9月26日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安东郡。少时随父辈举家迁入我国吉林市郊区。1954年考入延边医学院医疗系学习。人生需要理想,实现理想需要信念。大学期间,李在琉努力学习,刻苦专研,品学兼优,奋发有为,青春的火焰燃烧着信念的力量。1958年8月20日,大学时代的李在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他举起右手,从心底发出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1959年,李在琉毕业后留校任生理学教研室助教,1962年,他考上北京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生理学家王志均院士学习消化生理学,研究胃液分泌的调节。由此,他开启了在医学科学未知世界里的探寻与跋涉……
李在琉硕士毕业后,医教生涯如同插上了奋飞的翅膀。1966年1月被任命为生理药理学教研室副主任,1978年8月晋升为讲师。改革开放迎来来了教育的春天,1980年4月受国家教育部的派遣,他到日本冈山大学医学部研修,仅用两年时间便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此时他人生正当年,事业正当年,日本的一些公司和大学很看好这位头脑睿智、很有潜力的年轻学者,面对高新聘用挽留,都被他婉言拒绝,国外这些专家学者都为这位中国年轻学者的选择唏嘘不已。
在启程回国前,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带回点什么呢?他首先来到书店,给学校买了很多图书,还买了无线话筒赠给学校。还将自己两年来节省下来的24万日元全部寄给了中国大使馆教育处,只把小小的汇票珍藏至今留做永久的纪念。面对不理解的目光,他心中十分坦然,他说:“国家很困难,花这么多外汇培养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共产党员应体谅国家的困难才是”。那些年出国热、“金钱风”冲击着人们的心扉,一些人在金钱的诱惑下人生价值的天平倾斜了,而李在琉四次出国都不为国外的优越环境所动、不为金钱所惑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每次出国,他都是心里想着党的事业,装着国家的尊严。在他眼里金钱淡如水、事业重如山。“我是党培养的大学教师,我要努力为党的教育事业作贡献。”肺腑誓言凸显了李在琉的拳拳报国心。
李在琉从日本回来后,1983年6月被任命为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同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1985年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89年3月兼任消化生理研究室主任。真可谓:“一路拼搏一路歌!”他踌躇满志,信心十足,勇担使命,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治学经验,开创了生理学研究的新天地。尤其是1989年他所创立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法《复合式教学法》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因学校缺少经费,实验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几十个学生经常挤在一两台仪器前观看老师演示讲解,不能亲自动手操作,学生“三基训练”受到影响。为此,李在琉内心十分不安,常常夜不能寐,冥思苦想、反复琢磨,决心摸索出一条新路。耕耘就会有收获,在他大胆实践下,终于创立了生理学实验课的“复合式教学法”,其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在一堂实验课上同时做12项不同项目的实验,不仅缓解了设备不足的矛盾,而且为学校节省了20多万元经费,为培养高质量人才闯出了一条新路,学生实验课开课率和学生自作率达到100%,从而使学院生理学实验课的水平提高到全国先进水平。这种复合式教学法克服了学生多、设备少的困难,多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此成果于1989年获得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
为培养医学人才他常常挑灯夜战,伏案备课、编教材、搞科研、写论文、做实验……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学生的知识园地,在他的日程表里没有八小时工作制,星期天从来不是休息日,常年超负荷运转,使他患上了胃病、冠心病等,可他从不因身体不适而影响工作。为支持年轻教师或出国或进修或读研,整个教学任务就落在李在琉和其他几位同志肩上,他一边带研究生,一边给本科生、函授生讲课,一年完成了200多学时的教学任务。
目前在美国杜克大学工作的严海燉教授回忆说:“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李老师第一次让我准备一堂45分钟的学生辅导课 , 题目为“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经过反复备课,我自以为准备的很充分。试讲时 , 我只用15分钟就结束了全部讲课。当时大脑一片空白 ,不知道我都讲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李老师没有批评我,只是笑了笑,说了一句“你想给别人一杯水喝,你得先喝10-20杯水,这才是老师。”事后,他耐心地教我如何组织讲课思路 ,如何写教案,课堂上何时用挂图,如何调节语速让学生跟随你的思路等等,让我受益终生。李老师言传身教,积极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给学生以宽松和自由的研究空间的教学方法,踏踏实实作学问的严谨科学态度,都是留给我的宝贵财富,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永记心中。”
李在琉总是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亲自指导每一个研究生。
当年他已经66岁高龄了,按常理他完全可以指派教研室其他老师指导实验课,但他仍然亲自手把手教每一个学生。有一件事对一个研究生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延边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为了使实验动物豚鼠安全过冬,在动物房放几个电油灯。一天,我听到李老师在隔壁办公室内不停地咳嗽,知道老师感冒了。为老师健康着想,我就把动物房的一个电油灯拿到了老师办公室。李老师知道后,非常生气地说:“实验动物的健康比我更重要!”责令我赶紧把电油灯拿回去。”
李在琉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践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常常告诫学生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学好本领,报效国家。因为他深深地明白,一个好老师要明确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只有把正确的理想信念贯穿在教书育人全过程之中,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潜心科研,硕果累累
多年来,李在琉一边坚守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一边潜下心来搞科研,无论在教学方面还是科研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李在琉主要研究方向是消化生理学,并率先在细胞和离子通道水平上研究了胃肠运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成果得到了世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他曾经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100 多篇,合著专著《胃肠生理学》《医用生理学基础》《生理学自学指导书》等5部、教材2部。取得科研成果10项,获9项科研成果奖。其中有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他研究的《食欲中枢对胃肠运动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和《雨蛙肽对胃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分别获得1984年、1986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胃运动的中枢性抑制的新机制》的系列研究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甲类),他主持完成的《神经系统对胃电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被评为全国学术讨论会的优秀论文二等奖。1990年卫生部评选的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00名当中吉林省只有李在琉一人。这年他还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员”。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在琉教授的非常敏锐的科学眼光、对科学的如饥似渴的追求精神。”李在琉的学生、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的许文燮教授说:“当年,我有幸参加了李老师的课题研究,主要是通过吸附电极记录离体胃电活动的实验。我参加了从制备电极到记录胃电的全过程,并第一次和生理学教研室合作发表了第一篇科技论文,让我感到无比激动。”他回忆道:“有一次,李在琉老师给实验动物注射了当时刚问世的雨蛙肽,意想不到地观察到了雨蛙肽对胃运动的明显抑制作用。经深入研究又发现了雨蛙肽不仅有直接抑制平滑肌作用,也有中枢抑制作用。这项科研成果获 1986 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奖。而后他在探讨迷走神经在调节胃运动中的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的内在规律中,又发现了蓝斑核是传递食欲中枢调节胃信息的中继站,并有儿茶酚胺能神经和 5- 羟色胺能神经参与这个机制,这项成果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已被多部专著和教科书引用,得到了世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李在琉教授是我的良师益友。他的严谨、创新、刻苦钻研的的学术风格,师者解惑、导者引航的人格魅力,敏锐的科学洞察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将会陪伴我的一生。”
李在琉十分重视生理学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工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立即着手延边医学院生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的申报工作。在他的带领下,1986年申报生理学硕士点成功。这是延边医学院最早获得的硕士授权点的学科。1991年以消化研究室为特色的生理学学科及其实验室分别被吉林省教委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院校优秀课程和先进实验室。1994年11月,生理学教研室成为了医学院唯一的吉林省高校重点学科,这给生理学教研室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带来极大的优越条件。1998年被延边大学评为优秀课程和研究生培养先进单位。1994年李在琉教授受聘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与该所杨雄里院士联合培养博士生,为延边大学生理学科博士学位点的申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理学科于2000年12月申报博士点成功,被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确定为第八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延边大学医学部第一个博士点,并连续两次承担“211工程”建设项目。
如今,生理学科已经发展有神经生理学、细胞生理学、循环内分泌生理学和应用生理学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内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我们深信,如果没有李在琉用毕生精力开创奠基、开拓创新,就没有生理学科的今天的辉煌,他为生理学科的发展壮大作出了杰出贡献!
薪火相传,桃李天下
李在琉培养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可谓桃李满天下。他亲自指导培养的30余名各类研究生如今活跃在国内外的高等学府或科研机构, 成为各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或领军人物。
许文燮说:“迄今为止,生理学教研室尤其李在琉教授指导过的学生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国内知名大学任教的有6人,其中教授3人、博导3人”。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工作的禹永春教授就是其中一个。他说:“1999-2002 年期间,我师从李在琉教授在延边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理学硕士学位,那是我终身难忘的一段学习经历。记得第一次与李老师见面是在1998年11月。当时我报考了李老师的硕士研究生,我怀着非常忐忑的心情与李老师进行谈话。李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是出了名的,因此很多学生都很害怕报考他的研究生。那次我以为只有十分钟的会面却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先做人,再做学问。”这是李老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他认为,做人做不好,就休想做出好学问,还告诉我,科学研究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是对一个人的智力和毅力的极大考验,要能做得住冷板凳,要有甘于寂寞的精神。李老师当时形象地把科学研究比做一场足球比赛。作为“运动员”要进行长期艰苦的训练,要有过硬的本领,但最终的目的是能够踢进球,取得成绩。时至今日,我作为实验室独立PI,我同样以李老师当年教导我的话告诫我的学生。
禹永春还回忆道:“李老师在科学研究中是非常严谨的。在他看来,实验中任何一个小失误都会导致整个研究计划的失败。记得有一次,我非常高兴将一个阳性实验结果拿给先生看,满心以为他会表扬我。但李老师却问我,“你总共做了多少例?结果都是这样的么?”在他看来一次的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直到我重复多次这个实验后,先生才满意地接受了这个实验结果。李老师是我科学研究的启蒙导师。他为人为学的高贵品质值得我学习一生;他为中国朝鲜族教育事业、科研事业乃至中国生理学研究工作贡献了毕生心血,值得我们后学缅怀与敬仰!”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在琉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担任硕士生导师,兼职博士生导师,还荣获全国教育系统、省、州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完全有资格坐镇指挥不上讲台,他也有机会去游览名胜古迹山川秀水,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毅然坚守在自己钟爱的苗圃里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他把全部精力放在培养年轻人身上,宁可牺牲自己的时间来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也要把年轻人派出去进修学习,使年轻人尽快成长成熟,接过党的事业的重担。
李在琉的一生经历风雨坎坷,不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艰难险阻还是大是大非面前,他从不灰心、不后退 ,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几十年来,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站在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战略高度去讲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实验。他甘为人梯、扶持新人,把生理学的发展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瞻远瞩和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合格人才的高尚情怀,不愧为优秀共产党称号。他的事迹《信念在奋斗中闪光》1991年9月21日刊登在《光明日报》上。2011年6月,惊悉李在琉教授与世长辞的噩耗,海内外的学子、校友悲恸不已,纷纷写来回忆文章悼念恩师,深切缅怀敬爱的恩师。新加坡的李林写来一首《千里念恩师》:“如飞健步笑声朗,若闻酒飘香。何故急别离,再回乡里,谁人解惑疑?”表达自己对李老师无限的眷恋之情,字里行间让人泪目感怀……李在琉就是这样以他的人格魅力、严谨的作风影响了一代人。他真正做到了:师者解惑,导者引航,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转眼间,李在琉教授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载。斯人已逝,其风骨其信念,经岁月之洗礼,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可以告慰李在琉英灵的是:现在,年轻人正在逐步成长起来,他们薪火相传,继承他的遗志,成为教学科研的顶梁柱。原生理教研室主任金元培教授,为生理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还有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金清华教授、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带头人邱德来教授等,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奋力拼搏!
近五年,生理学科主持科研项目47项,其中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研发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总科研经费1200余万元;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等收录的有62篇;获吉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4项。截至2020年,生理学科已培养博士毕业生53名,硕士166名。
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从李在琉获得的一篇篇学术论文里、从那一张张大红证书中,从学生那一声声呼唤里,分明看到了李在琉对党的教育事业的
赤胆忠心和使命担当。我们要学习他孜孜不卷、忘我奋斗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教书育人、诲人不卷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学习献身教育、热爱学生的忠诚精神,继承李在琉教授的遗志,让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郑凤霞 孙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