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裕勋(1914-1988),朝鲜族,中共党员,中国朝鲜族著名教育家,延边大学原副校长,教授。1948 年调入延边大学筹委会工作,延边大学建校后任副教务长,师范学部部长,1958 年任副校长,1984 年离休。长期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讲授中外教育史、心理学、逻辑学、教育学等课程。主要著作有《教育学》《普通心理学》《中国教育史》《世界教育史》《延边朝鲜族教育史》等。
社会呼唤教育,教育践行使命。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师魂。在中国朝鲜族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星空中,有一颗明星格外璀璨。他将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用青春与热情培养民族人才,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中国朝鲜族师范教育树立起一座丰碑,他的一生无愧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崇高评价。他就是中国朝鲜族著名教育家、教育科学家、中国朝鲜族中等师范教育的奠基人,延边大学师范学部首任部长、延边大学第一代教授、副校长金裕勋。
少年求学投身革命事业
从金裕勋教授留下的少许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和蔼可亲的神情上深深镌刻着的坚毅和顽强、友善与执着,这正是金裕勋一生性格的写照。
金裕勋出生的年代恰是战火纷飞的时代,人民生活困苦、流离失所。1914 年,金裕勋出生于朝鲜咸镜南道利原郡南松面龙城里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剥削下,家中生活十分困苦。但即使如此,金裕勋对学习仍有着强烈的愿望与追求。八岁时,金裕勋的父亲因病去世,金裕勋被迫放弃刚刚开始的学业,回家务农生产,但是他从未放弃学习知识的梦想,争取各种机会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
金裕勋的哥哥是个守旧的青年,他觉得金裕勋读书没有什么意义。有一天,哥哥找他说:“你清楚家里的处境,不要再读书了,现在开始就准备干农活,成家立业。”兄长的不支持、不理解,对少年的金裕勋来说是沉重的打击,但他倔强得很。金裕勋反驳道:“学习才能够使人认识这个世界,也只有学习才能够使生命更有意义!”
1933 年 5 月,19 岁的金裕勋毅然离开了家乡,揣着仅有的10 元钱,渡过图们江,来到中国东北的龙井,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求学之路、追梦之路。纵观金裕勋的一生,其实是一个平凡人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这种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终其一生也没有从他身上消失过。经过不懈努力,1938 年,金裕勋终于争取到在大学校园深造的机会。他先后求学于伪满吉林师道大学、伪满建国大学。在这一期间,他专心向学、热衷钻研,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求学志向。“我生死都是孑然一人,无牵无挂,既然如此,那就学到生命终结那一刻吧。”这是青年时代金裕勋的心声,同时他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治学信仰,对于许多人把求学作为谋生手段的心理,金裕勋是打心眼里看不起的。“要把学术研究作为毕生追求,把创造学术成果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这是金裕勋给自己树立的志向。而后,他也正是坚定不移地沿着自己内心的向往,更加孜孜不倦地努力攀登学术的高峰。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时期,对学生采取奴化教育。原以为金裕勋在这样的环境中将丧失斗志,不闻世事、接受奴化教育,然而一次偶然的经历改变了他。在伪满建国大学求学期间,他偶然翻看到日本关东军文件《白皮书》,认识到伪满殖民地奴化教育的惊人实质,从此反日民族主义思想意识和觉悟在他的心中深深扎根,并迅速开花结果。大学毕业后,金裕勋毅然放弃做伪满官员的机会,选择了从教的道路。在伪满间道师道学校的一年多时间里,金裕勋开始主动宣传反日思想和民族意识。气急败坏的伪满政府将金裕勋投入监狱关押起来,直到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才恢复自由。即使身陷囹圄,金裕勋从不承认自己有罪,没有放弃民族气节。出狱后的金裕勋更是不断地接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和教育,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想和革命意识,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无产阶级革命立场更加坚定,焕发出为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广大人民群众拼搏奉献的澎湃激情。从此,金裕勋完全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紧密联系在起,终身秉持革命真理、坚守革命信念,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奋斗终生。1945 年,金裕勋等人负责接管伪满间岛师道学校,主持学校工作,翌年学校改名为延边公立师范学校,金裕勋将学校的办学宗旨定为培养朝鲜族中小学教师,这也是中国朝鲜族第一所师范学校。为了保卫和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果实,金裕勋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在他接管学校前后时期,延边地区仍然混乱,日本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土匪武装依然嚣张,保卫学校财产成了金裕勋的首要任务。为了保卫学校设备、图书资料、实验仪器等财产安全,金裕勋把自己的家搬到了学校,吃住在收发室。同时,金裕勋组织学生成立学校保卫队,与学生同甘共苦守卫学校,他还穿上了八路军的军装,戴上军帽,佩戴手枪,全心全意地捍卫这刚刚获得新生的教育事业。“身在朝鲜的叔父曾经来找过我,他听到了我被日本特务迫害的消息,急得催我马上随他去朝鲜”,金裕勋回忆道:“但是我拒绝了。我和他说,我要留在这里。过往的经历,让一个信念深深印在我的心中,那就是扎根我的第二故乡——延边,我要在这里接受革命教育,改造旧思想,积极投入革命实践。我决心成为一个合格的、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金裕勋心中非常清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挽救中国,拯救中国朝鲜族,他坚定不疑地相信中国共产党,愿意跟着党的脚步走下去,也愿意扎根延边大地,更愿意为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献身。
1949 年,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延边大学在祖国东疆应运而生。建校初期,金裕勋担任学校副教育长兼教务处长的工作,主要任务是在校长领导下管理和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等中心工作。当时,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在林民镐副校长的带领下,金裕勋考察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高等教育,另外也组织考察了我国东北地区许多兄弟院校,通过借鉴国内外大学的经验,金裕勋主持修订了延边大学教学计划、学校章程、教学规程、学籍管理制度、考试考查制度、教师及学生管理制度、实习规程、教学大纲,为延边大学文、理、工、农、医等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不断学习,勇于探索,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950 年 2 月,学校将文、理、工等三个学部合并为师范学部,金裕勋担任师范学部第一任学部长。延边大学师范学部主要任务是培养东北三省朝鲜族中学教师,培训在职教员,这一举措不仅对于发展朝鲜族基础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更开启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创立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他认为,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因此,教书育人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金裕勋深知责任重大,始终殚精竭虑研究学部的建设和发展,他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制订高等师范教育本科教学计划,建立了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范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建设了师范教育课程和教材,修订了师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了由培养高中教师的本科教育、培养初中教师的专科教育专业。1958 年,金裕勋被任命为延边大学副校长,主管函授和学校的基建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果。在建设校园过程中,金裕勋总是身先士卒、不畏劳苦,亲自参与早期宿舍、教学楼、办公楼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在延边大学的建设发展中,金裕勋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将一腔热血投入到朝鲜族师范教育发展的工作之中,他也因其拼搏的工作精神、高尚的道德品格和辉煌的工作成就赢得了全校历代师生的尊敬与爱戴。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金裕勋的一生拥有过很多职务和头衔,但是从他一生的追求与梦想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金裕勋对自己最高标准的定位,是成为一名教书育人、培桃溉李的人民教师。他把教师职业当成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正是有了这种信念,他才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视生如子、爱教如命,拼搏争先、献身教育。今天,金裕勋已经离开我们三十余年,但是他的学生们仍然怀念着他、爱戴着他,每当提到恩师金裕勋的时候,那些已过耄耋之年的
春风化雨培育桃李芬芳
学生们仍然热泪盈眶,感怀不已。在学生们的心中,金裕勋是立德树人的楷模,是爱岗敬业的表率。在伪满间岛师道学校任教时期,金裕勋在任职第三天就开始住在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在每个月本就不多的工资中,他总要拿出大部分的钱补助贫困学生,只给自己留下基本生活费用。在教学工作生活中,金裕勋极其热爱学生,非常尊重学生人格。他反对打骂学生的教育方法,从不在学生面前点名批评,总是以案例来引导、教育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偶尔看到有的教师打骂学生的场景,金裕勋会单独找这位教师谈话。“打骂学生是不可取的”,金裕勋耐心地讲:“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打骂训话会让学生害怕教师、反感教师,进而产生逆反心理,这对学生的成长和长远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年逾八十岁的金昌南是延边大学学校办公室原主任、党委宣传部原部长,在回忆起金裕勋教授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在师生关系中,金裕勋教授总是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他回忆道:“金裕勋教授对待学生总是微笑的、亲切的、和蔼的,不光如此,他特别关心学生的冷暖,经常用自己工资补贴学生求学的很多故事,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生活中,金裕勋是学生们坚实的倚靠、温暖的兄长;讲台上,金裕勋更是学生们求学航程中的一座灯塔。早在 1950 年 12 月,金裕勋就被评为教育心理学教授,他是延边大学第一代教授。1951 年开始,金裕勋就着手规划建设心理学实验室,购置心理实验仪器,1953 年至1956 年期间任教育系的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并承担教育系教育专业《普通心理学》《中国教育史》《世界教育史》课程的授课工作。
前些年,延边大学第一届教育系的毕业生召开回忆金裕勋教授课堂教学情景的座谈会,与会全体人员一致认为金裕勋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案例分析,其案例形象生动,极易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增强求知欲,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延边州林管局原党委书记洪景浩这样描述:“金裕勋老师的课堂善于以哲学的思维方法论联系自然、社会和人的生活,透过实际分析心理现象,引导学生逐渐重视哲学的思维方式,这对未来大家的进一步探索有着重要影响。”曾获全国心理学科普先进荣誉称号的鲁锡练教授这样回忆:“金裕勋教授的心理学课堂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这也是我选择心理学研究方向的动因,金老师是我的楷模,我在求学期间就下定决心成为金裕勋教授那样优秀的心理学家”;延边电视台原党委书记金基德也这样认为,“金裕勋教授讲课时,我认为全班同学都在集中听课,丝毫也不感到厌倦”,他补充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金裕勋教授以水稻为例阐述做人的道理,他说越成熟饱满的稻子反而越低下头来,从不高高在上,这让我终生难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金裕勋将毕生的心血投入在教育事业中,在担任师范学部学部长时,他不仅带病坚持工作,更是不顾身体不适坚持给学生上课。1950 年,金裕勋患病,在图们医院做了开刀手术,术后医生要求他休养配合治疗,但倔强的他全然不顾,身体刚刚恢复些马上回到学校投入教学工作;金裕勋患有肺结核疾病,钙化严重,呼吸困难,但即使如此,60 多岁的金裕勋仍然带病奋战在教学一线,他驼背伏案备课的身影成为了许多学生一生难忘的记忆;1987 年,金裕勋已卧病在床,但是仍然坚持和学生谈话,为他们指导论文,这样的场景让他的学生每每提起都热泪盈眶……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金裕勋教授早已辞世,但是他的精神永远存留了下来,在一代代延大人心中,沉淀成无穷的奋进力量。正是他春风化雨的教育,引领着一代代年轻学子畅游学海、突飞猛进;正是他矢志不渝的坚持,鞭策着一代代有为青年以他为榜样砥砺前行、一往无前;正是他大爱无私的奉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延大人沿着他的脚步投身时代洪流,实现人生价值。他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典范,教学的楷模,学生心中的名师。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如今的延边大学旧貌换新颜,然而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深情记载着金裕勋教授在延边大学建设中点滴心血与付出。今日校园繁花锦簇、绿草如茵,师生走在校园,常会记起亭亭如盖的树木乃先贤亲手栽种,它根植于延边沃土,为师生遮风挡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金裕勋教授留给学校师生的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创新的精神,为人师表的修为,成为了延边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未来也必将与他亲手建设的延边大学一起,陪伴着、激励着、推动着一代代延大人不忘来路,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