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科技处供稿)近日,我校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金京一教授团队在Developmental Cell发表了题为A single fluorescent probe to examine the dynamics of mitochondria-lysosome interplay and extracellular vesicle role in ferroptosis的研究论文,开发了一个结构简洁的小分子荧光探针,揭示了细胞铁死亡过程中更多的动态细节。本研究是我校首个独立完成的Cell子刊工作,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王翎力博士为第一作者,化学系郑明花副教授和医学院延光海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线粒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溶酶体内次氯酸(HOCl)水平共同组成了细胞内氧化还原稳态的重要内容,该团队开发的小分子荧光探针(MY)能够在红、蓝两个独立的荧光通道同时监测线粒体GSH和溶酶体HOCl的水平,而且红蓝通道的共定位系数反映了线粒体-溶酶体互作的水平。
在Erastin等诱导的四种不同的铁死亡过程中,研究团队观察到了截然不同的氧化还原动态和线粒体-溶酶体互作变化。在观测的30分钟内,Erastin处理导致线粒体GSH水平下降,进而引发线粒体-溶酶体互作的增强;RSL3处理导致线粒体GSH水平缓慢下降,在线粒体-溶酶体互作增强后,溶酶体的HOCl水平快速上升;FIN56处理导致溶酶体HOCl和线粒体GSH水平同步上升,伴随着线粒体-溶酶体互作的增强;FINO2处理的初期,溶酶体HOCl和线粒体GSH水平同步快速增长,随后同步缓慢下降,线粒体-溶酶体互作的变化趋势与之一致。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揭示了四种铁死亡途径中细胞外囊泡的异同。特别是在erastin诱导的铁死亡过程中,细胞外囊泡不仅包含少量的受损线粒体,而且具有自发移动的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向邻近细胞的迁移和对接。受体细胞在随后的融合过程中,铁死亡进程受到加速。这个发现不仅揭示了erastin引发的铁死亡传播现象的动力学机制,也指出线粒体在细胞间传输的可能导致的不同结果。
(一审:高子愉 二审:杜有 三审:陈艳玲)
延边大学在第十八届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文旅与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中喜获佳绩
第一届东北亚比较法研讨会在延边大学举行
延边大学跆拳道队再获佳绩
延边大学6名师生荣获2024年度“延边好人”称号
延边大学召开安全工作调度会
延边州副州长、公安局局长段于建一行来我校调研指导安全工作
延边大学药学院博士生李雪娜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延边大学举办2025届秋冬季“吉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月”—延边地区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暨延边大学秋季大型校园招聘会